山水画家与作品
☆展子虔、李思训的青绿山水
1. 展子虔、李思训的青绿山水
(1)展子虔历北齐、周代、隋代,人物画画法属于细密一体,擅长画山水画,其代表作有《游春图》等。
《游春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著名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游春图》设色浓丽,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2)李思训是唐代宗室,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他能通过致密的描绘,构拟出动人的意境。李思训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画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复,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李思训善画山水、楼阁、佛道、花木、鸟兽,尤以金碧山水著称。其山水画主要师承隋代画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在创作上,李思训除了取材实景,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川外,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李思训的作品,因年代久远,现已罕见。
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江帆楼阁图》被认为是李思训的作品,这幅作品体现了特定的季节效果,波澜壮阔的江流,岸边林间的院落以及悠闲人物的畅游,都获得了成功的表现。
(3)李思训之子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擅长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 隋代 展子虔 故宫博物院
★王维、张璪的水墨山水
2. 王维、张璪的水墨山水
(1)王维是唐代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引领水墨山水一派。王维没有山水画作品留存,但据记载,王维的作品线条劲爽,用笔利落。王维的创举在其以诗入画,从而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北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创举还在于以水墨代替青绿渲染,创“破墨”山水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并且以辋川为题材,为文人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的著名“南北宗论”更把王维推为“南宗”之祖,受到众多画家的慕崇与追摹。
(2)张璪:唐中期画家,主要活动于8世纪下半期,他的作品多以水墨作山水、松石,意趣追摹王维。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于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