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释人物画家与作品
☆1. 阎立本与初唐人物画
阎立本工于写真,尤善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贡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
《步辇图》(宋摹本)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
步辇图(宋摹本)唐代 阎立本 故宫博物院
《历代帝王图》(宋以前摹本)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位帝王像,画中帝王或坐或立,鲜明的外貌特征体现出每一个帝王不同的心态、气质和性格。画家用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进步,不落俗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人物安排原则来处理人物大小和前后关系。以重色晕染衣纹,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
历代帝王图(局部)唐代 阎立本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2.尉迟乙僧与西域画风
尉迟乙僧,于阗人,约与阎立本同时,擅长描绘佛像和外国人物。他画“外国鬼神,奇形异貌,中华罕继”。采用铁线描、设色侧重晕染的方法。他也在慈恩寺画凹凸花、千手千眼菩萨和千钵文殊等。以他为代表的西域画绘画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为其后唐代画家追求更为成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表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吴道子及传派
吴道子生活于盛唐时期,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吴道子的风格也被称为“吴装”,他的画风在宋代仍为很多画家所追逐向往。
“吴带当风”是形容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的样式,被称为“吴家样”。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平凡的创作热情绘制壁画 300 余壁,用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和强烈节奏感,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这种风格被形容为“吴带当风”。“吴家样”与曹仲达的“曹家样”有显著的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
☆4.张萱、周昉与仕女画
仕女画在初唐就受到重视,盛唐时期的张萱和由盛唐入中唐的画家周昉代表了其后的高成就。
(1)张萱为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捣练图》分几个情节描写了从事劳作的贵族妇女。全卷共分三段,开始一段四个妇女在捣练,最末一段是把练扯直、熨平,中间一段是络线、缝制。在表现这几组人物时,相互间的联系自然而生动,如扯绢者身体微微着力后倾,熨练者细心在绢上轻轻地熨平,动态徐缓,仪态娴静。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盛唐时期画家张萱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的作品,画出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画面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表现了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富有。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唐代 张萱 辽宁省博物馆
(2)周昉继承并发展了张萱的仕女画,在宗教画方面也形成独特风格,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周昉不但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周昉的绘画题材主要表现贵族阶层的生活,如《明皇骑从图》《杨妃出浴图》《宫骑图》《游春仕女图》等。此外,周昉也是一名宗教画家,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
《挥扇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它以长卷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全图共 13 人,分段情节为独坐、抚琴、对镜、刺绣、倚桐等。全图以表情之物为衬托,人物安排在秋日、哀婉的气氛中,情景交融。人物低垂的眉梢、灰暗的双唇,使其面部显现出愁苦哀伤的表情。画中妇女形象正体现出周昉所创
浓丽丰腴的式样。
挥扇仕女图(局部)唐代 周昉 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