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工艺美术

2023-10-14

图片


隋唐的工艺美术


一、陶瓷工艺

      “南青北白”在唐朝已成定局,白釉瓷和青釉瓷也成为后世瓷业的两大主流。烧制白瓷比较著名的是北方的邢窑,青瓷比较著名的是越州窑和岳州窑。

       1.邢白越青

      (1)邢窑:北方的邢窑产白瓷,釉色类银似雪,稍淡黄清。它先在胎上涂以保护釉,即化妆土,胎质厚而细洁,瓷质坚硬,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器底。器形光素大方,不施纹饰。瓶多广口短颈,壶为短嘴,器底多如璧形的宽圆圈,被称为“玉璧底”、

      (2)越州窑:越指浙江地区,唐时称越州,唐代越州窑被誉为“诸窑之冠”。

南方越窑青瓷胎质坚硬,晶莹光亮,类冰似玉。其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又具有透明度。越窑的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多种,多出现在晚期。越窑瓷器的造型在唐代也出现了新样式,壶多为短嘴,有把手或大耳,双龙耳瓶是唐代越州瓷特有的形式。

      唐代曾设官督造,成为之后历代所设御器厂或官窑的前身,这种窑所出的产品叫作“秘色瓷”。

      2.彩瓷

      彩瓷,是指唐代创造的或发展的一系列彩釉瓷,包括釉下彩绘、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彩瓷的制作,为以后的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天地,

      彩瓷是在一种色釉上洒上另一种色釉,如在黑釉上洒蓝白釉,在褐釉上洒灰白釉,烧制过程中色釉互相融合、渗透形成各种不同的肌理、斑纹,具有豪放、明快的装饰效果。通常斑纹釉汁较厚,呈乳浊状,这种做法最早见于六朝的青瓷,但在唐代表现更为生动、奔放。其烧造地点有河南的郏县、禹州以及鲁山等地,而以鲁山为主要产地。

       釉下彩绘瓷在湖南铜官瓦渣坪唐窑和四川邛崃窑均有发现,它往往是在青黄釉或白釉下用褐彩或绿彩绘出几何纹,或云水、花鸟图案。最为突出的是在釉下有两种色釉的彩绘,形成图案层次和色彩的变化。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然后挂釉。这在陶瓷装饰史上,特别是在走向彩绘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绞釉和绞胎多发现于河南、陕西一带,常见的有碗、盘、碟等小件器皿,它是由两种不同色的釉或胎土为原料,互相绞合,产生如同木纹、虎皮等斑纹,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绞胎是寿州窑的创造。

    ★3.唐三彩

      定义: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此外也有涂蓝釉的,出土数量甚少,亦较珍贵。虽然称之为三彩,实际上不限于三种色釉。

       分布: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为西窑长安和东窑洛阳。

       用途:一是作为明器用。二是作为生活器皿。三是作为珍贵的物品远销海外。唐代的厚葬之风盛行,唐三彩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明器。两京的唐三彩始于高宗朝,玄宗开元时极盛,而后迅速衰败。原因是开元末年,玄宗禁止厚葬,令明器“皆以素瓦为之”。

      制品分类:唐三彩的制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器皿的种类很多,几乎包括了生活使用的各个方面,有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以及家具、建筑模型等。唐

三彩的人物,塑造有妇女、文官、武士、牵马俑、胡俑、天王等,大体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其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唐三彩的动物有鸟、狮、骆驼、马等。尤其马的塑造最为出色,三彩马和三彩骆驼也是唐三彩中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

       发展:唐三彩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创、兴盛和衰落三个时期。初唐时期制作较为简单,品种也比较少,多在挂釉后加以彩画,盛唐时期是唐三彩的极盛时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产量很大。“安史之乱”后,唐三彩的制作进入后期阶段,逐渐衰落。

      制作方法:唐三彩是用经过精炼的白黏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左右焙烧,因为它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根据器物的不同品种,制作方法有轮制、模制、雕塑等,分别制作圆形器物、不规则器形和人物、动物等,更多的是三种方法综合使用。尤为可贵的是唐三彩在色釉效果方面的有益探索,唐代陶工们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技法,采用了涂蜡的方法,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烧制,在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形成白色斑纹,这样就形成了唐三彩斑驳淋漓的独特艺术效果。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融合、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厚葬之风日盛,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的艺术魅力: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所以说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种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等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从现代的陶瓷史上看,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


图片

三彩马     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和六朝、隋代的陶瓷相比较,唐代的陶瓷出现了显著的变化:①日渐向实用化发展。(②仿生器形的变化,由动物形转向植物形。③造型风格由六朝时的修长向浑圆发展。

     唐代陶瓷造型发展和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流行凤头壶、天鸡壶、龙柄壶、高足钵、四耳罐等,且多大型平底或圆饼底。中期大型器物减少,多碗、盘、杯、盒、罐、盂等,出现圈足。晚期则多成套的壶、盏、杯、托等,并有较高的圈足。

      唐代陶瓷的装饰丰富多彩,方法主要有:印花、划花、洒花、堆贴、釉下彩、绞釉、绞胎。从装饰手法演变过程看,大体上唐代早期多采用堆贴,中期则以刻花、划花最为流行,晚期出现了绞釉和洒花等方法,这也反映了色釉的制作种类在不断增加。



分享